EM原露有效微生物是日本琉球大學(xué)比嘉照夫教授于20世紀(jì)80年代初期研制出來的一種新型復(fù)合微生物菌劑,該技術(shù)改變了好氣菌與嫌氣菌不能共存的傳統(tǒng)理論,在促進動植物生長和改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方面,取得了明顯效果,已在世界60多個國家得到廣泛的推廣應(yīng)用。 為了探索EM原露有效微生物在提高蘋果坐果率方面的作用和效果,我們于1997年在“金紅”蘋果樹上,進行了葉面噴施試驗,旨在為大面積示范推廣提供依據(jù)。 一、材料與方法 1.試材與處理 本試驗于1997年進行,土壤為粟鈣土,表層0-30cm 砂性較大在30cm以下多為鈣積層,果樹管理水平一般。試材選取大小一致、生長均衡的7年生“金紅”蘋果樹為供試樹,基砧為海棠、矮化中間砧為GM256,株行距2m×4m,畝栽83株。 2.試驗設(shè)4個處理,單株小區(qū),4次重復(fù),隨機區(qū)組設(shè)計。4 個處理分別為A:對照(CK)為等量清水;B:0.2%EM原露;C:0.3%EM原露;D:0.4%EM原露。 3.處理時期與方法 各處理分別于“金紅”蘋果現(xiàn)蕾期(5月12日), 盛花期(5月22日),落花后(6月2日)進行葉面噴施,周密噴至樹葉滴水為止。 4.調(diào)查與統(tǒng)計 對種小區(qū)樣株分別于花蕾分離期調(diào)查花序和花朵數(shù),生理落果(6月落果)后調(diào)查坐果率, 試驗數(shù)據(jù)用鄧肯新復(fù)極差法進行顯著性統(tǒng)計分析。 二、結(jié)果與分析 1.各處理對金紅蘋果花序、花朵坐果率的影響 由表1看出,各處理均能顯著提高花序和花朵坐果率,其中處理D、C、B,分別比對照A花序坐果率提高了15.32%、12.15%、10.29%,花朵坐果率提高了7.28%、6.31%、5.66%。 表1 不同處理對金紅蘋果坐果率的影響 代 號 項目 處理 花序數(shù) (個) 花序坐果 率(%) 比對照增加(%) 花朵數(shù) (%) 花朵坐果 率(%) 比對照 增加(%) A CK 549.75 42.58 0 2999.25 9.27 0 B 0.2%EM原露 491.25 52.57 10.29 2689.75 14.93 5.66 C 0.3%EM原露 557 54.43 12.15 2966 15.58 6.31 D 0.4%EM原露 477.5 57.60 15.32 2626.25 16.55 7.28 2.方差分析結(jié)果 各處理間采用鄧肯新復(fù)極差(LSR)法進行多重比較,其結(jié)果列于表3。 由表3可以看到,采用EM原露有效微生物的三個處理,其花序和花朵坐果率和對照相比,均在1%水平上差異顯著。證明了EM原露有效微生物能明顯地提高金紅蘋果的坐果率。 從表3還可以看到,在提高花序坐果率上,處理D和處理B在5%水平上差異顯著;在提高花朵坐果率上,各處理之間均在5%水平上差異顯著, 其中處理D和處理C在1%水平上差異顯著。說明在本試驗EM原露有效微生物的三個處理中,隨著噴施濃度的增加,坐果率呈遞增趨勢。 表2 各處理平均數(shù)的LSR值 項目 P 花序坐果率LSR值 花朵坐果率LSR值 注 2 3 4 2 3 4 SSR0.05 SSR0.01 3.2 4.6 3.95 5.43 4.41 5.96 3.2 4.6 3.95 5.43 4.41 5.96 √── Sx=Se2/n LSR0.05 3.36 4.49 5.01 0.47 0.58 0.65 LSR=SSR LSR0.01 5.22 6.17 6.77 0.68 0.80 0.88 Sx 以此表的顯著尺度測驗各平均數(shù)的差異顯著性如表3。 表3 各處理平均數(shù)新復(fù)極差測驗 代 號 處理 花序坐 果率% LSR0.05 LSR 0.01 花朵坐 果率% LSR 0.05 LSR 0.01 D 0.4%EM 57.6 a A 16.74 a A C 0.3%EM 54.43 ab A 15.58 b B B 0.2%EM 52.57 bc A 14.93 c B A CK 42.28 d B 9.27 d C 三、小結(jié)與討論 1.葉面噴施EM原露有效微生物,能夠顯著地提高金紅蘋果的坐果率,值得進行大面積示范。 2.在本試驗中,葉面噴施EM原露有效微生物的三個處理,隨著施用濃度加大,坐果率的提高呈遞增趨勢,說明在生產(chǎn)實際中選擇適宜濃度是非常重要的。
